不敢请假的职场人,在顾虑什么?
可在现实中,需要请假的时候,很多人还是会下意识想:我现在请假合适吗?会不会被别人误会吗?会不会给同事添麻烦……
可在现实中,需要请假的时候,很多人还是会下意识想:我现在请假合适吗?会不会被别人误会吗?会不会给同事添麻烦……
“老师,您在哪儿工作?”“大钟寺。”“哦,我在西二旗。”这样的对话正在一档名为《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》的综艺里上演,两个北京互联网地标成了打工人的接头暗号。
“下岗只给10万买断费就完事了?”前阵子,山东的王师傅拿着工厂给的补偿协议犯了愁,干了15年的老员工,企业说裁员就裁员,只愿意给一笔“买断费”。还好他邻居提醒他查2025年的新政策,后来不仅追回了少给的经济补偿金,还额外领到了未休年假补偿和社保补缴,前后多拿了
2026年法定节假日安排正式出炉!如何用最少的年假撬动最长的假期?这份「请假调休日历」帮你把52天年假+法定假组合成65天超长假期,涵盖春节15天、国庆13天等「史诗级」长假,附详细攻略和注意事项
老师站在校门口扫码打卡,家长刷身份证就能带娃进校,进馆门票学校统一买单,一上午跑下来,三年级小罗同学把火箭发射按钮按了六遍,回家路上跟妈妈说“我想当工程师”,这句平常要花两千块报兴趣班才可能听到的理想,学校用一张团体票就撬开了嘴。
消息一出,粉丝先炸锅。连夜拍戏、广告、综艺连轴转,感冒从秋天拖到冬天,片方这才松口放人。可休息令背后,是票房、平台、品牌三方违约金排队算钱。明星不是请假,是买断了时间。
刚过完国庆中秋8天假,不少人还在吐槽"路上堵5小时,景区看人头",国家层面就又把"带薪错峰休假"推到了台前。2025年《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》里明明白白写着,要严格落实带薪年休假,还鼓励和小长假连休搞弹性错峰。但这话听着耳熟,为啥大家还是不敢休、休不好?这回的
我叫苏晴,31岁,在“启航企业培训”做客户经理,干了整整五年。我们公司做的是B2B的企业培训服务,小到员工基础礼仪,大到高管战略思维,都是业务范围。干我们这行,业绩是硬通货,而业绩的核心,就是手里的大客户——那些年签约额过百万、续约稳定、还能介绍新客户的“金主
临近年底年假又“烂”手里了?要么忙得脚不沾地压根没空休,要么听同事传“没休也不给补钱”就干脆放弃了,甚至有人说“年假就是个摆设”?。其实这些说法都是对政策的误解,尤其是2025年相关规定执行得更规范,关于年假怎么休、没休给不给钱这些关键问题,今天跟大家说一说,
最近一档叫做《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》的恋综又破圈了 ,你可能以为是男女嘉宾之间的暧昧有多好磕;但现实恰恰相反,其实是因为:
前几天刷到这条年假新政解读时,我正对着电脑啃外卖,嘴里的鸡腿突然不香了。旁边刚加完班的同事探过头,扫了眼屏幕冷笑一声:“你信?去年我攒的5天年假,到年底领导只说‘团队太忙,明年再说’,现在连影子都没见着,三倍工资?不如指望老板给我磕个头。”
本次校招,最多可申请1个职位,并可在候选人信息登记表中填写第二志愿。
飞机在温哥华机场的跑道平稳着陆,窗外细雨迷蒙。我解开安全带,长长舒了口气。过去三个月在公司的憋屈,似乎都被这上万公里的距离稀释了些许。
“娃放春秋假,爸妈不放假”——这句吐槽刚在朋友圈刷屏,教育部就甩出一句:各地自己看着办,不搞一刀切。
刚过完2025年国庆中秋长假,不少打工人已经在盘算2026年的假期了——毕竟前几年被调休“折腾”怕了:周末被拆得七零八落,补班时总盯着日历犯愁“今天明明是周六啊”。好消息是,结合2026年元旦的日期和最新的放假新规来看,这次大概率能休个“不折腾”的真假期,咱们
近日,上海知名企业“得物”推出“弹性通勤假”引发网友热议,据了解,这种“神仙政策”是指,员工每月最多可申请5次“弹性通勤假”,允许员工因特殊情况提前离岗或延迟到岗,且不计入年假额度。这意味着,员工至少每周有一次机会灵活安排通勤时间。“得物”相关工作人员表示,“
这种无力感,经历过的人都懂。其实,打破僵局需要策略——不是吵架,而是有智慧的谈判。
国庆前补班被举报,公司直接砍掉年假,结果反手就被员工集体仲裁,账户差点被冻结,这波操作你打几分?
这事儿乍一看,还真像一部悬疑大片。有人翻出他去年底的“小作文风波”,说他被免了 CEO 就肯定得走人。可真相简单得很,知情人士透露,人家就是按惯例休年假,陪家人去了,休完就回来上班。俞敏洪也在直播里顺口提了句“小孙在休假”,那语气平常得就跟说今天天气咋样似的。
“以前总觉得长假遥不可及,最多敢想5天的短途游,没想到‘请3休12’直接把假期拉到了半个月,终于能慢慢逛、好好玩了!”刚在酒店前台办完入住的李女士,一边把行李箱拉向电梯,一边难掩兴奋地和同行朋友分享。近期,“拼假攻略”在社交平台刷屏,其中“请3休12”的组合凭